天才一秒记住【棍子文学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exowx.net
"
于是,我和一个学生一起,以最快速度为他口述加伦的著作,但他记得更快。
我们不相信他记得都对,后经核对,才发现完全正确。
我问他为什么能记得这么快,他说:"
在我国,有一种书写方法叫速记,这就是你们所看到的。
当我们想要快速记下某些东西时,使用这种写法,事后,可以随意将它们整理成原来的文字。
"
但他又说,即便是位敏于学习的聪明人,要掌握速记,至少也得20年。
这段叙述所描写的情况较为独特,因为中世纪时期,中国人在欧亚大陆的交流中,通常是捐献者,而不是接受者。
的确,早些时候的情况则相反。
古代和古典时期,美索不达米亚的车轮、辘轱和滑轮,埃及的握杆和曲柄;波斯的风车和小亚细亚的炼铁等,从各自的发源地向四面八方传播。
但在公元后的14个世纪中,中国则是技术革新的伟大中心,向欧亚大陆算他地区传播了许多发明(见表1)。
1620年,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·培根写道:
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、功效和结果。
人们将看到,这些发明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显著;这三大发明古人并不知道,它们的起源,即使现在仍模糊不清,无人知晓,它们是:印刷术、火药和磁铁。
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,其次在战争方面,第三在航海方面,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,以致似乎没有任何帝国、任何派别、任何星球,能比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事务产生更大的动力和影响。
中国传入西方的技术与发明大约与现在相隔的世纪
方板链泵15
轮式碾磨机13
水力轮式碾磨机9
水力冶金鼓风机械11
叶片式旋转风选机14
活塞风箱14
拉式纺机4
手摇纺丝机械(11世纪出现的一种纺车上的均匀捻线锭翼,14世纪水力已应用于纺机)3-13
独轮小车9-10
航海运输11
车式碾磨机12
有效耕畜挽具;胸带(左马驭者)8
轭6
石弓(单臂)13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