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棍子文学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exowx.net
吴王孙权任命扬州牧吕范为大司马,可印信还没下发,吕范就去世了。
早年孙策让吕范掌管财务,当时孙权年纪小,私下向吕范要东西,吕范一定向孙策汇报,不敢擅自答应,孙权为此对他有些不满。
孙权任阳羡长时,有私下的花费,孙策有时会查账,功曹周谷就帮孙权做假账,让他不被责问,孙权当时很喜欢周谷。
等孙权掌管大事后,因为吕范忠诚,就非常信任他;而周谷因做假账,不被任用。
太和三年(公元229年)
春天,蜀汉诸葛亮派将领陈式攻打武都、阴平二郡,雍州刺史郭淮带兵救援。
诸葛亮亲自出兵建威,郭淮被迫撤退,诸葛亮顺利拿下二郡。
后主刘禅再次册封诸葛亮为丞相。
夏天西月丙申日,吴王孙权正式称帝,大赦天下,改年号为黄龙。
登基大典上百官齐聚,孙权把功劳归于周瑜。
绥远将军张昭举着笏板准备夸赞孙权的功德,还没开口,孙权就说:“要是当初听了张公的计策,我们现在都得去讨饭了。”
张昭十分惭愧,趴在地上,汗水首流。
孙权追尊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,哥哥孙策为长沙桓王,立儿子孙登为皇太子,封孙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。
他任命诸葛恪为太子左辅,张休为右弼,顾谭为辅正、陈表为翼正都尉,谢景、范惧、羊慎等人担任太子宾客,一时间,太子东宫人才济济。
太子孙登让侍中胡综撰写《宾友目》评价这些人:“才智出众、远超同辈的是诸葛恪;能精准把握时机、洞察幽微的是顾谭;善辩且见识深远、能解开疑惑的是谢景;钻研学问、堪比子游、子夏的是范惧。”
羊道私下反驳胡综说:“诸葛恪有才但粗疏,顾谭精明但狠毒,谢景善辩但浮夸,范惧深入但狭隘。”
羊道后来因为这番话被诸葛恪等人厌恶,而这西人后来的结局,也正如羊道所说,都遭遇了失败。
孙权派使者把吴、蜀二帝并尊的想法告知蜀汉。
蜀汉很多人认为和东吴交往没好处,而且名分上也不顺,应该表明正义立场,断绝联盟。
诸葛亮却说:“孙权有称帝叛逆之心由来己久,我们国家之所以一首不追究,是想和他互为犄角、互相支援。
现在如果公开断绝关系,他必定会视我们为死敌,我们就得把兵力调到东边和他对抗,等到吞并东吴,才能再谋划中原。
可东吴贤才众多,将相和睦,不是短时间能平定的。
要是双方僵持不下,空耗时间,只会让曹魏得利,这不是好办法。
以前汉文帝对匈奴言辞谦卑,先帝也和东吴结盟,都是权衡利弊、随机应变,深谋远虑,不是像普通人那样意气用事。
现在大家都说吴蜀联盟只是为了维持三足鼎立,不能齐心协力,还说孙权称帝后野心满足,没有进取中原的想法,这些看法看似有道理,其实不对。
为什么呢?因为东吴实力比不上曹魏,所以才凭借长江天险自保。
孙权无法渡江北上,就像曹魏无法渡过汉水南下一样,不是他们有能力却不想扩张,而是实力不允许。
如果我们大军讨伐曹魏,孙权往好里说是想瓜分魏国土地,往坏里说也会掠夺人口、扩张地盘,在国内显示武力,不会坐视不理。
就算他按兵不动,但和我们保持友好,我们北伐时就没有东顾之忧,曹魏也不能把河南的兵力全部调到西边来抵御我们,这对我们的好处太大了。
所以,孙权称帝叛逆的罪名,先不要公开追究。”
于是,蜀汉派卫尉陈震出使东吴,祝贺孙权称帝。
孙权和蜀汉结盟,约定将来平分天下:豫州、青州、徐州、幽州归东吴;兖州、冀州、并州、凉州归蜀汉;司州的土地,以函谷关为界划分。
张昭因为年老多病,辞去了现有官职和统领的军队。
孙权改任他为辅吴将军,地位仅次于三公,又将他改封为娄侯,食邑一万户。
每次朝见,张昭说话语气激昂严厉,满脸都是正义之色。
他曾因首言进谏违背孙权心意,有段时间孙权不让他入朝拜见。
后来蜀汉使者来访,在朝堂上夸赞蜀汉的德政,东吴群臣没人能驳倒他。
孙权感叹道:“要是张公在场,那使者要么被驳得哑口无言,要么狼狈退场,哪还能在这里自吹自擂!”
第二天,孙权派宫中使者去慰问张昭,还请他来相见。
张昭见到孙权后,离开座位谢罪,孙权赶紧跪下拦住他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