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棍子文学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exowx.net
等张昭坐定,他仰头说道:“当年太后和桓王不把老臣托付给陛下,而是把陛下托付给老臣,所以我一心想尽到臣子的本分,报答这份厚恩。
只是我见识短浅,才违背了陛下的旨意。
但我一心为国,只想尽忠职守,首至生命最后一刻。
如果要我改变想法,讨好陛下换取荣华富贵,这种事我做不出来!”
孙权听后,向他表示歉意。
不久,元城哀王曹礼去世。
六月癸卯日,繁阳王曹穆也去世了。
戊申日,魏明帝曹睿追尊高祖大长秋为高皇帝,其夫人吴氏为高皇后。
这年秋天七月,曹睿下诏说:“按照礼制,如果王后没有子嗣,选择宗室子弟继承皇位,那他就该以正统自居,奉行公义,怎么还能顾及自己的亲生父母呢?汉宣帝继承汉昭帝后位,却给亲生父亲悼考加上‘皇’的尊号;汉哀帝以藩王身份被拥立,董宏等人援引秦朝的例子迷惑他,让他尊生父恭皇,还在京都建庙,又抬高藩王的姬妾,让她与太皇太后相比,在宗庙里混淆辈分,在东宫里并立西位太后,僭越没有限度,最终人神都不保佑他。
他还怪罪师丹的忠言劝谏,导致丁氏、傅氏遭受大祸。
从那以后,这种事接连发生。
以前鲁文公违背祭祀顺序,过错在于夏父;宋国行为不合法度,华元遭到讥讽。
现在命令公卿和相关官员,一定要以史为鉴。
将来如果有诸侯入朝继承皇位,必须明确为人后嗣的大义。
要是有人敢谄媚君主,胡乱给先父加上不正当的尊号,干扰皇位正统,把生父称为‘皇’,生母称为‘后’,朝中大臣可以首接将其诛杀,绝不赦免。
把这条命令刻在金属简策上,收藏在宗庙里,写进国家法典!”
九月,吴王孙权迁都建业,沿用原来的宫府,没有进行扩建改造。
他把太子孙登和尚书台的官员留在武昌,让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,同时掌管荆州和豫章二郡的事务,总理军国大事。
南阳人刘弇曾写过一篇《先刑后礼论》,同郡的谢景在陆逊面前称赞这篇文章。
陆逊斥责谢景说:“礼比刑重要,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。
刘弇用一些狡辩之词歪曲先圣的教诲。
你如今侍奉太子,应该遵循仁义,宣扬美德,像他那种言论,没必要去讲!”
太子孙登给西陵都督步骘写信,希望得到他的教诲。
步骘于是列出当时荆州境内的重要事务,以及众多官员的品行才能,回复给太子,还上书劝诫说:“我听说君主不必亲自处理小事,让百官各司其职就行。
所以舜任命九位贤才后,不用操心太多,坐在朝堂上就能治理好天下。
因此,有贤能的人在,就能抵御万里之外的敌人,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,关系到国家兴衰。
希望太子能重视这些,那就是天下的幸事了!”
张纮回东吴接家人,途中因病去世。
临终前,他给儿子张靖留下书信说:“自古以来,所有的帝王,都希望通过推行德政,让国家达到盛世。
但很多时候,国家治理得并不好,这不是因为没有忠臣贤才辅佐,而是君主不能克制自己的私欲,不能任用贤才。
人的本性就是害怕困难、喜欢容易的事,喜欢意见相同的人,讨厌意见不合的人,这与治国之道背道而驰。
《左传》说‘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’,说的就是向善有多难。
君主继承祖先的基业,占据天然的优势,掌握着八种权柄,喜欢听顺耳的话,不需要借助他人。
而忠臣采用难以被接受的方法,说些逆耳的忠言,不被君主接纳,也是常理。
君臣一旦产生隔阂,那些巧言善辩的人就会趁机而入,君主被小忠小信迷惑,沉溺于个人情感,导致贤愚不分,升降无序,根源就在于君主被情感扰乱了心智。
所以贤明的君主明白这个道理,求贤若渴,乐于接受谏言,克制私欲,按道义割舍私情。
这样一来,就不会错误地授予官职,臣下也不会有非分之想!”
孙权看完书信,流下了眼泪。
冬天十月,魏明帝把平望观改名为听讼观。
明帝常说:“刑狱之事,关乎人的性命。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