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棍子文学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exowx.net
这些行为,都是法律所不容、刑罚所不赦的,就算和魏讽、曹伟的罪行相比,也有过之而无不及!”
魏明帝觉得他说得很对。
二月壬年,明帝下诏说:“世道的质朴与华丽,会随着教化而改变。
战乱以来,经学荒废,年轻人求学不遵循经典。
这到底是因为教育没做到位,还是因为选拔官员没有以品德为标准呢?从现在起,郎吏中凡是精通一经,有能力治理百姓的,经过博士考核,成绩优秀的,立刻任用;那些浮华不实、不务正业的人,一律罢黜!”
于是,诸葛诞、邓飏等人被免职。
夏天西月,定陵成侯钟繇去世。
六月戊子日,太皇太后卞氏离世。
到了秋天七月,卞氏以武宣皇后的尊号下葬。
大司马曹真向魏明帝提议:“蜀汉多次侵犯我国边境,我们可以从斜谷出兵讨伐他们。
各路将领分几条路线同时进军,一定能大获全胜。”
明帝同意了这个建议,下诏让大将军司马懿逆汉水而上,从西城进入汉中,和曹真会师,其他将领有的从子午谷进军,有的从武威进军。
司空陈群却进谏说:“太祖当年到阳平攻打张鲁,收割了大量的豆麦来补充军粮,但张鲁还没攻下,粮食就快不够了。
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条件,而且斜谷道路险阻,行军进退困难,粮草转运肯定会被敌人劫截,如果多留兵力把守要道,又会减少作战士兵,这个计划必须慎重考虑啊!”
明帝听从了陈群的建议。
曹真又上表请求从子午道进军,陈群再次陈述这条路线的弊端,还详细说明了军事费用方面的问题。
明帝把陈群的意见发给曹真,曹真却还是坚持按原计划出兵。
八月辛巳日,明帝向东巡视;乙未日,抵达许昌。
蜀汉丞相诸葛亮得知魏军前来,把军队驻扎在成固县的赤坂,严阵以待。
他征召李严率领两万人赶赴汉中,还上表请求任命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,负责统领军队,处理李严后方的事务。
不巧的是,大雨一连下了三十多天,栈道都被冲断了。
太尉华歆上书说:“陛下圣德堪比周成王、周康王的盛世,希望您先把心思放在治理国家上,把征伐放在后面。
治理国家要以百姓为根基,百姓又以衣食为根本。
只要让国内百姓没有饥寒之忧,不产生背离朝廷的想法,那么吴、蜀两国自己就会出现破绽,我们只需坐等时机即可!”
明帝回复说:“吴、蜀两国凭借山川险要据守,太祖、世祖在前代多次征伐,都没能平定,我怎敢自负,说一定能消灭他们呢!
将领们认为,如果不主动出击试探,敌人不会自己衰败,所以我才出兵观察他们的破绽。
如果时机不成熟,就像周武王伐纣中途撤兵一样,我会以史为鉴,时刻谨记教训。”
少府杨阜也上书说:“当年周武王伐纣时,白鱼跳进船中,君臣都大惊失色,即便得到吉祥的征兆,他们依然心怀忧惧,更何况现在出现灾异,我们怎能不警惕呢!
如今吴、蜀尚未平定,上天又多次降下灾变,军队刚刚进发,就遭遇大雨,被困在险峻的山中,己经好几天了。
粮草转运的辛劳,物资搬运的困苦,耗费巨大,如果犹豫不决,必然会违背最初的计划。
《左传》说:‘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,是治军的好策略。
’现在让军队被困在山谷中,进不能攻,退不能撤,这可不是王者之师该有的打法。”
散骑常侍王肃也上书说:“从前的史书说:‘从千里之外运送粮草,士兵就会挨饿;现打柴草再做饭,军队就不能吃饱。
’这说的还是在平坦道路上行军的情况,更何况现在要深入险阻之地,边开路前进,士兵的劳苦肯定是前者的百倍。
如今又加上连绵大雨,山路陡峭湿滑,军队拥挤无法展开,粮草运输路途遥远难以接续,这可是行军打仗的大忌啊。
往前看,周武王伐纣,出兵后又返回;看近代,太祖、文帝征讨孙权,到了长江边却无法渡江。
这难道不正是顺应天时、懂得变通的做法吗?百姓知道陛下因为大雨行军艰难,让军队休整,日后有机会再出征,到那时百姓就会乐于为国家赴难,甚至不惜牺牲生命。”
王肃是王朗的儿子。
九月,明帝下诏让曹真等人撤军。
冬天十月乙卯日,明帝回到洛阳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