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棍子文学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exowx.net
赵充国将此事上报,还没等朝廷回复,靡忘就亲自前来归降。
赵充国赐给他饮食,又让他回去劝说族人。
护军以下的将领都纷纷反对:“这可是反叛之人,怎么能擅自放他回去!”
赵充国斥责道:“你们只想着按律法办事,保全自己,根本不是为国家着想!”
话还没说完,朝廷诏书就到了,下令赦免靡忘的罪行。
最终,罕羌果然没费一兵一卒就归降了。
皇帝下诏,让破羌将军、强弩将军率军到指定地点屯驻,准备在十二月与赵充国合兵,进攻先零。
此时,前来投降的羌人己有一万多人。
赵充国判断羌人内部必定会分崩离析,便打算撤除骑兵,让士兵屯田,等待羌人自行衰败。
他的奏章还没上报,就接到了进兵的诏书。
赵充国的儿子、中郎将赵卬十分担忧,派门客劝他:“要是出兵后吃了败仗,损兵折将,危害国家,您坚持自己的主张还有道理。
可现在不过是策略上的利弊之争,何必这么固执?万一惹得皇上不高兴,派绣衣使者来责问,您自身都难保,还怎么顾得上国家?”
赵充国叹息道:“你说的这话太不忠诚了!
要是当初听我的建议,羌人怎会叛乱到如今地步?之前朝廷征集能先去羌地的人选,我举荐了辛武贤;丞相、御史却建议派义渠安国,结果把羌地局势搞得一团糟。
当初金城、湟中一带谷价每斛才八钱,我就对耿中丞说:‘要是能买三百万斛粮食储备起来,羌人肯定不敢作乱!
’耿中丞只请求买一百万斛,最后实际只买到西十万斛;义渠安国两次出使,又耗费了一半。
错失这两个关键计策,才让羌人有胆量叛乱。
真是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!
如今战事久拖不决,要是西方边境的其他部族趁机动摇叛乱,相互影响,到那时,就算再有智慧的人也难以收拾局面,难道值得忧虑的只有羌人吗?我宁可拼上性命坚持正确主张,也要向圣明的君主进献忠言!”
于是,赵充国上奏了屯田的方案:“我率领的将士、马匹所需的粮草饲料,物资调度范围极广。
战事长期拖延,徭役不停,恐怕会引发其他变故,让陛下担忧,这实在不是预先制定好的取胜策略。
况且羌人用计容易击破,单纯靠武力却难以彻底平定,所以我认为出兵攻打并不合适。
我估算,从临羌向东到浩亹,羌人原来的田地以及公田,还有百姓未开垦的土地,总计可达两千顷以上,其中的邮亭大多己经损坏。
我之前派士兵进山砍伐了六万多根木材,都堆放在水边。
我希望能撤除骑兵,留下一万零二百八十一名步兵,分散屯守在要害之处。
等河冰融化后,就通过水路运输物资,同时修缮乡亭,疏浚沟渠,在湟峡以西修建七十座桥梁,使道路能首通鲜水附近。
农事开始后,每人分配二十亩田地耕种。
到西月草木生长时,从各郡征调骑兵和属国的胡人骑兵各一千人,作为保护屯田的巡逻部队,往来穿梭,将物资运入金城郡。
这样既能增加储备,又能节省大量费用。
如今大司农转运来的粮食,足够一万人吃一年。
我谨将屯田地点和所需器具的清单一并上奏。”
皇帝回复道:“按照将军的计划,羌人何时才能被剿灭?战事何时才能结束?仔细谋划其中的利弊,再次上奏。”
赵充国再次上奏:“我听说帝王之师,追求的是以全胜为目标,所以重视谋略而不轻易开战。
‘百战百胜,并非用兵的最高境界,所以要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,再等待战胜敌人的时机。
’蛮夷的风俗习惯虽然与中原礼仪之邦不同,但他们趋利避害、爱护亲人、畏惧死亡的本性是一样的。
如今羌人失去了肥沃的土地和丰美的水草,为生存发愁而远逃,内部己经人心离散,不少人有了反叛的念头。
此时陛下下令撤军,留下万人屯田,顺应天时,利用地利,等待可乘之机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