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棍子文学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exowx.net
几天后,他们在矿区礼堂举办了那场特殊的追悼会。
没有挽联,没有黑纱,只有一台录音机循环播放着家属们的留言。
当老赵儿子按下播放键,放出他自己录制的那段话时,整个礼堂鸦雀无声。
结束后,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矿工拉着陈默的手说:“小伙子,谢谢你。
我这辈子没跟儿子好好谈过心,明天我就让他带我去拍张合影,我要录一段话,告诉他??爸爸其实一直以他为荣。”
十一月初,“倾听信箱”
上线了一个新功能:语音树洞地图。
用户可以选择将自己的录音定位到某个具体地点??老家的院子、学校的操场、车站的长椅……后来者若恰好路过,便可扫码聆听。
最热门的一个点位,位于东北某小镇的火车站台。
那里有一段录音,是一位母亲在儿子离乡打工前夜录下的:
>“柱子,妈不会用智能手机,这是托站长帮忙录的。
你要走了,妈说不出挽留的话,怕你难做。
可你记住,家里灶台一直温着饭,炕头给你留着铺盖。
你想家了,就回来。
别怕没出息,妈不怕。”
这段录音被听过一万两千多次。
有人留言:“我在南方城市听到了我妈家乡的声音,当场泪崩。”
也有人说:“我按地址找到了那个小站,拍了张照片发给她,她说那是她这些年最开心的一天。”
陈默开始思考一个问题:这些声音,是否也能成为一种文化遗产?
他向文化馆提交了一份提案,建议建立“民间情感档案库”
,将所有经授权的录音进行数字化保存,并开放给社会学家、心理学家研究使用。
他在提案结尾写道:“我们记录的不只是个体记忆,更是一个时代的呼吸。
当未来的人们回望此刻,他们不该只看到经济数据与科技进步,还应听见千万普通人藏在沉默中的心跳。”
提案通过那天,他独自去了趟郊区公墓。
父亲的墓碑前已清扫干净,杂草拔除,新摆了一束白菊。
他从包里取出一台迷你录音机,放在碑前,按下播放键。
是他前几天录的:
>“爸,我又来了。
项目越做越大,很多人叫我‘陈老师’,可在我心里,我还是那个被您默默跟出三条街的孩子。”
>
>“今天有个读者来信说,听了王建军的故事,终于给父亲打了电话。
他说:‘原来我爸不是不爱我,只是不知道怎么说。
’那一刻我觉得,您也在听。”
>
>“我会继续做下去。
不是为了弥补什么,而是因为我知道,还有很多像您一样的父亲,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孩子。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