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棍子文学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exowx.net
“我们把它改造成流动展柜吧。”
她对团队说,“每录完一段重要声音,就在箱子里放一枚刻有讲述者名字的木牌。
让这只箱子走遍羌塘,成为真正的‘声音之舟’。”
当晚,他们在小学礼堂举行了第一次“声音之夜”
。
村民们陆续到来,有人抱着襁褓中的婴儿,有人搀扶着年迈的父母。
扎西调试好投影设备,将平措与德吉的信件片段配上手绘动画缓缓播放,背景音乐是那首未曾寄出的聂鲁达诗朗诵。
当平措沙哑的声音响起:“我喜欢你是寂静的,仿佛你消失了一样……”
整个礼堂陷入一片静默。
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悄悄抹泪,她的丈夫曾在七十年代参与边境勘测,从此再无音讯。
放映结束后,沈安安邀请大家自愿分享。
一位年轻牧民站起来,声音颤抖地说:“我想录一段话给我死去的妹妹。
她走的时候才八岁,发烧,没有医生。
我一直怪自己没能背她走出雪地。
今天我才明白,我不是要她原谅我,我是想告诉她:哥哥现在养了很多羊,够你们两个人的嫁妆。”
录音舱内,他断断续续说了近二十分钟。
出来时,整个人像卸下了千斤重担。
活动结束已是深夜。
沈安安独自留在礼堂整理音频文件,忽然听见门口传来脚步声。
回头一看,竟是达瓦老人,肩上还披着一件破旧的羊皮袄。
“我来做点事。”
他说,嗓音低沉却坚定。
他从怀里掏出一卷泛黄的纸,竟是几十年前的手抄歌本,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当地流传的古老招魂曲、送别调和祈福谣。
有些歌词连村里最年长的人都已遗忘。
“这些歌,本来是要带进坟墓的。”
达瓦坐下,目光平静,“但现在我觉得,它们该活在机器里,而不是死在记忆中。”
沈安安立刻召集技术人员连夜扫描录入,并启动语音重建程序,尝试还原这些歌曲原本的演唱方式。
过程中,AI模型意外识别出其中一首《亡灵归途》的旋律结构,竟与“震感座椅”
的神经共振频率完全契合。
“这不是巧合。”
小杨惊叹,“这是古人用经验摸索出的‘心灵安抚机制’!”
次日清晨,他们决定进行一次实验性播放。
选择的对象是一位因地震失去全家的独居老人,多年来拒绝与任何人交流。
当他躺进录音舱,戴上特制耳机,脚下踏板开始随节奏微微震动时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。
第一声鼓响传来,低沉如大地心跳。
接着是女声吟唱,苍凉而温柔,像母亲在黑暗中呼唤迷途的孩子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